目前流傳的預言,除了最熱門的有金版推背圖、燒餅歌、金陵塔碑文等,黃檗禪詩、步虛禪詩也曾經很熱鬧。金版推背圖是在民國3年出版、金陵塔碑文是在民國 7 年出現(註:筆者剛接觸金陵塔碑文時,碑文的後半部是沒有流傳而被附加)、武侯乩是在民國 23 年的扶乩文,都有明確的時間,而黃檗禪詩、步虛禪詩的流傳都沒有被指出出現的時間。步虛禪詩提到民國39年的東山島戰役,凸顯出作者應該經歷了這場戰爭,黃檗禪詩雖然不可考,但出現的時間約與步虛禪詩相同,可以認定是民國39年前後的作品。本文以黃檗禪詩、步虛禪詩的預言作品,結合金版推背圖,進行中華民國相關事件的解讀。
建立民國
步虛禪詩第二首:「君做祖(暗示「孫」),(文)質彬彬,萬里長虹破浪征」是指孫文為推翻滿清而奔走。在清末從事革命志業的人中,目前兩岸都認同孫文為國父。金版推背圖第47象頌曰:「無王無帝定乾坤、來自田間第一人、好把舊書多讀到、義言一出見英明」,也是對孫文極力的推崇。
辛亥年的武昌革命導致清朝滅亡而建立民國,在革命的時間上,金版推背圖第37象頌曰:「水清終有竭、倒戈逢八月」,指出農曆八月(西曆的十月)發生革命。在政體上,金版推背圖第37象頌曰:「海內竟無王」,指出政體不是王朝。
步虛禪詩第二首:「黃鶴樓中吹玉笛,八方齊唱凱歌吟, 旌旗五色換新新」,指出了革命的地點是在黃鶴樓(武昌)。五色旗是中華民國建國之初,執政的南京臨時政府和北洋政府所採用的國旗。(註: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在1912年是被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定為海軍軍旗,至1928年才被國民政府定為國旗)
袁世凱稱帝與北伐統一
對於民國初年的亂象,金版推背圖第37象以頌曰:「半凶還半吉」來交代,而步虛禪詩第四首用「干戈起,逐鹿忙,草莽英雄將出山」,更能表述這個時期的英雄競逐現象。黃檗禪師預言第三首:「吉士(袁)懷柔,三十(世)年變,豈凡(凱)人哉」,暗藏「袁世凱」三個字。1913年10月,袁世凱被國會選為民國第一任正式大總統。1915年12月,袁世凱宣布改次年為洪憲元年準備做皇帝,於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,並於 1916年 6月逝世。步虛禪師預言第三首接著說:「曇花一現」,就是他的寫照。袁世凱稱帝不成,在民國15年以前,形成北方有北洋政府,南方有國民政府的分裂狀態,而且軍閥林立相互攻伐。在國民政府北伐之前,政治和軍事形勢呈現多方格局,步虛禪詩第三首以「南北東西,龍爭虎戰」描述這種混亂的局面。
孫文雖在廣州成立國民政府準備北伐,在1922年6月發生陳炯明部下炮擊總統府的「六一六事變」。一直到黃埔軍校學生軍於1925年打垮陳炯明為止,南方的國民政府才奠定發動北伐戰爭的基礎。步虛禪詩第四首以「多少枕戈豪杰士,風雲聚會到江南」說明黃埔軍的人才匯聚,並用「金陵日月又重光」表明以南京為都的國民政府發動北伐必定成功。1926年(民國15年,歲次丙寅,虎)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,黃檗禪詩第十首則是以「用武當時白虎年、四方各自起烽煙」指出這場北伐戰爭的時間。
步虛禪詩預言第三首以「七八(7+8=15)數定」指出了統一步伐的開始時間,但是用「山川粗奠」表達統一仍然有憂慮。1928年北伐戰爭雖然成功,但是共產黨在1927年成立紅軍並在湖南、江西形成勢力,而溥儀在日本的支持下,於1932年在東北成立滿州國,此時形成國民政府、滿州國、共產黨的三分天下,因此黃檗禪詩第十首以「九州又見三分定」指出這樣的分裂形勢。
中日戰爭與偏安台灣
自清末的甲午戰爭開始,日本不斷地對中國造成苦難,民國建立之後,扶植滿州國,讓清廢帝溥儀再登皇位,也是為了侵略中國。步虛禪詩第五首:「瀛州虎,渡海狼,滿天紅日更昏黃。茫茫神州傷破碎,蒼生處處哭爹娘」,指出國共戰爭之後,將出現日本侵華的戰爭,「春雷乍響見晴陽」則表明日本將會是敗戰國。
1945 年(歲次乙酉,鷄)8月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後,國共內戰再次爆發而展開政權爭奪,黃檗禪詩第十一首的「紅雞啼後鬼生愁」指出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戰爭開始時間。這次的國共再戰,「寶位紛爭半壁休」指出國民政府無法贏得勝利,而「旗分八面下秦州 」也指出取得勝利的是以陝西、甘肅等地(古代稱為秦州 )為根據地的共產黨。步虛禪詩第六首:「細柳營中,群雄豪飲,月掩中秋,酣睡未醒,雙獅搏球(國共戰爭),一墜其井。紅粉佳人(美國),面艷櫻景。」更指出是因為美國出面調停失敗而導致共產黨贏得勝利。步虛禪詩第七首:「春雷乍,豎白旗,千萬活鬼哭啼啼,石頭城中飛符到,再看重整漢宮儀,東山又有火光照」,因為美國的調停失敗,國共戰爭持續進行,造成民眾哭啼啼。自古有龍盤虎踞石頭城之稱的南京城,在國民政府軍節節敗退之下遭逢戰火。雖然國民政府力圖在沿海的島嶼反攻,類似東山島的戰役仍然是失敗。
1949年担任行憲第一任總統的蔣中正下野而由副總統李宗仁繼任。金版推背圖第40象頌曰:「若逄木子冰霜渙」指出國民政府將在李(拆字為木子)宗仁任職時失去大陸。對於國民政府在面對戰爭失敗後的命運,黃檗禪詩第十一首則是以「幸有金鰲能載主」說明在偏安台灣的結局。
蔣中正於1950年以李宗仁棄職為由而復任總統職務。老蔣雖然想反攻大陸,黃檗禪詩第十二首以「中興事業付麟兒」表達了至死無法達成的願望。蔣經國於1972年(歲次壬子,鼠)出任行政院長而開始逐步掌握政權,黃檗禪詩第十二首用「豕後牛前耀德儀」說明小蔣開始執政的情況。從1950年3月蔣中正復職到蔣經國於1988年1月去世止,兩蔣在台共實質統治了38年,黃檗禪詩以「繼統偏安三十六(以預言來說,仍具有相當大的準確度)」說明了兩蔣的偏安統治。
大陸從1966年開始「十年浩劫」的大化大革命,相較於國民政府在此時期的安定狀態,黃檗禪詩第十二首用「坐看境外血如泥」,說明了台灣與大陸所面臨情況的差異,步虛禪詩第九首則是用「二七(毛,指毛澤東)縱橫,一牛雙尾(朱,指朱德),無復人形」描述文化大革命對人民造成的傷害,以「日行恒軌。海上金鱉,玄服律呂」做為台海兩岸的生活對照。
大陸從1966年開始「十年浩劫」的大化大革命,相較於國民政府在此時期的安定狀態,黃檗禪詩第十二首用「坐看境外血如泥」,說明了台灣與大陸所面臨情況的差異,步虛禪詩第九首則是用「二七(毛,指毛澤東)縱橫,一牛雙尾(朱,指朱德),無復人形」描述文化大革命對人民造成的傷害,以「日行恒軌。海上金鱉,玄服律呂」做為台海兩岸的生活對照。
兩岸統一
關於兩岸統一的預言,在黃檗禪詩與步虛禪詩都沒有提到,只有在金版推背圖的第44象,以背弓者禮敬上位者的圖表示。第44象主要是談論中國聖人,背弓者代表台灣的總統,背弓者向中國聖人禮敬,則是代表台灣將在中國聖人出現之後回歸統一。
第44象背弓者是誰,金版推背圖的第40象頌曰:「生我者猴死我雕」,指出中華民國的國父姓孫(「猻」猴),因此最後一任總統的姓氏將與「雕」有關。
第44象背弓者是誰,金版推背圖的第40象頌曰:「生我者猴死我雕」,指出中華民國的國父姓孫(「猻」猴),因此最後一任總統的姓氏將與「雕」有關。
黃檗禪詩、步虛禪詩與金版推背圖都沒有提到中華民國的國祚年限,只有假藉姜太公的「乾坤萬年歌」指出「兩分疆界各保守,更得相安一百九」,可以認定是約在民國19x年時,也就是西元 2100年以後,兩岸才會統一。